跳到主要內容區

【NSTC】國科會重點補助大學特色領域研究中心深耕 4 大領域,跨域結合讓臺灣科研接軌國際

TO 主題新聞

為加強國家優勢領域或關鍵技術之研發,並以科技研發促進創新突破,解決國家重大議題,同時培育優秀年輕領導人才,國科會與教育部共同合作,自 2018 至 2022 年由教育部補助的 59 個大學特色領域研究中心,挑選出 17 個研究中心進行重點補助,研究主題涵蓋有綠能科技、新材料及循環經濟、智慧製造、生技醫藥、新農業等產業創新的國家政策重點,並於 2022 年 12 月 26 日舉行年度交流及成果發表活動。

國科會林敏聰副主任委員於致詞時指出,鼓勵各研究中心團隊走向跨域整合,並期待將現在的研究成果深化,進而衍伸出其他大型研究,為國家帶來更好的技術發展能量。

圖說: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林敏聰副主任委員。

RNA 病毒研究成疫苗研發一大功臣

圖說: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施信如教授。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自 2009 年成立以來,即不斷研究 RNA 病毒,原先以腸病毒為主要領域,但相關研究卻意外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相當大的功能,包括病毒快速鑑定、病毒株分離、基因資料庫建立以追蹤感染源,並研發疫苗抗病毒藥物

圖說:國立臺灣大學基因體暨精準醫學研究中心倪衍玄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基因體暨精準醫學研究中心在新冠肺炎期間,也積極參與政策擬定、臨床治療等議題,率先進行 SARS-CoV-2 新冠病毒株全基因體定序及親源分析,釐清各新冠病毒株可能源起及傳播途徑;不只生醫學科關注,就連國立臺灣大學計量理論與應用研究中心也透過國際合作與資料蒐集,建構大型資料庫,並在資料科學架構下勾勒出新冠疫情防治之下,集體行動的困境與背後的政治因素。

半導體奈米技術走向極致,學界積極從材料、3D 製造結構打開發展新方向

圖說: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智慧半導體奈米系統技術研究中心胡正明教授。(活動當天美國連線發表)

臺灣是科技島,半導體技術更是臺灣的護國神山,然而,當半導體奈米技術已經走向極致時,半導體材料、3D 製造結構都將會是工程技術發展的新方向。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智慧半導體奈米系統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胡正明教授指出,中心將研究主題分為五大項,分別是三維積層型元件結構與系統電路設計、負電容電晶體技術、二維半導體元件與材料、低阻抗之內連線與接觸電阻技術、高速與高頻應用之三五族鰭式電晶體技術。

中心不僅整合陽明交大跨領域人才、臺灣半導體研究中心、中研院、臺灣大學,並與台積電密切合作,共同發展解決半導體極致微縮前瞻技術。

圖說:國立清華大學前瞻量子科技研究中心牟中瑜教授。

此外,在量子科學領域中,量子電腦可說是全球都相當關心的新技術。國立清華大學前瞻量子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牟中瑜教授指出,中心已啟動與完成第一個在臺灣設計、製程、量測的超導量子位元,以及本土製作之測量用低溫放大器,並完成臺灣首次戶外量子通訊量子測試,發展本土製量子網路元件

傳統產業研究中心導入新科技,積極跨域轉型

圖說:國立成功大學前瞻蝦類養殖國際研發中心羅竹芳教授。

除了科技領域之外,臺灣傳統產業中的養殖漁業、紡織產業也積極導入新科技。

國立成功大學前瞻蝦類養殖國際研發中心以世界級草蝦育種與智慧養殖為主軸,2017 年創建至今,已經培養了 30 餘個具備不同優勢性狀的草蝦家族品系;智慧紡織科技研發中心則是除了研發綠色材料之外,也積極與電子大廠合作開發穿戴式電子元件及塗佈技術,走向跨域合作。

國科會陳儀莊副主任委員於活動結語時提到,國科會長期以來不遺餘力地推動科研創新發展,也期許這些傑出的研究成果在未來能持續向上推升,有效串連未來應用發展,除可將成果回饋社會外,也能進一步將臺灣科研推向國際,讓世界看見臺灣科研技術的創新與突破。

圖說: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陳儀莊副主任委員。

原文連結: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23/02/04/nstc-1/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