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美代表處9人確診變烏龍一場 新冠快篩為何這麼不準?

我國駐美代表處日前檢驗出9人疑似染新冠肺炎,駐美代表蕭美琴都因此隔離。結果用高精確PCR核酸重複檢測兩次之後,發現全是烏龍一場。原先被視為抗疫利器的抗原快篩,為什麼如此令人無法信賴?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20-12-12

「抱歉讓大家擔心了!」我國駐美代表蕭美琴11月26日在臉書發文寫道。

因為2名雇員確診新冠肺炎,代表處進行大規模抗原快篩檢測,結果59名受檢者中,多達9人呈陽性確診,掀起一陣譁然。

更驚人的還在後頭,9名快篩陽性者與全體員工再接受兩次準確度更高的PCR核酸檢測。結果,12月11日,外交部表示,9名快篩陽性者,PCR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變成虛驚一場。

無獨有偶,日前台灣頻被日本檢出「輸出」病例,但相隔數日後以PCR檢測,多呈陰性。

根據指揮中心提供的資料,日本機場使用的抗原快篩,該款快篩的靈敏性(Sensitivity)與特異性(Specificity)皆超過9成。

快篩試劑15分鐘知道結果,但準確度不足

然而,快篩試劑取得販賣許可之前的臨床試驗數據卻顯示,30名快篩陽性個案中,僅22名PCR檢測陽性,其餘8人均為陰性。

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在記者會中表示,這代表日本快篩檢測的真陽性比例只有73%,「有很高的檢測陽性,但不是真的陽性的狀況。」

張上淳提的「真陽性」,是篩檢方式的「陽性預測率」,意味檢測陽性中真正染疫的比率。依此定義,美國代表處的快篩檢測,「陽性預測率」是零,性能驚人的差。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直言,「是可以想見的狀況。」

疫情席捲下,各國檢測量能與醫療資源面臨極大挑戰,抗原快篩試劑可以早期偵測染疫,15分鐘就可知道結果,價格僅5到10美元,便於大規模篩檢,讓抗原快篩試劑被視為抗疫利器。

率先全球開發出抗原快篩的韓國試劑公司SD Biosensor,火速獲准上市,站穩國際市場;此外,美國大廠亞培生產抗原快篩於8月底獲批准,以5美元低價提供給美國政府1.5億劑,如今幾乎賣到缺貨。

然而,快篩試劑大舉搶市之際,準確度不足的問題也逐漸浮現。

臨床試驗樣本太少,實際使用有落差

施信如分析,因多數快篩試劑市因應疫情才獲得各國政府、世衛組織緊急授權使用,後遺症是因臨床試驗的樣本數太少,實際使用後,結果常與送驗數據有落差。

「(快篩試劑的)偽陽性是很頭痛的問題,」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舉例,3年前台中登革熱疫情,初期每天僅新增1到3例,某天卻突然暴增20、30例,之後送到實驗室重測,才確認僅2到3人確診。

國內試劑第一大廠台塑生醫,儘管也承接中研院、長庚大學的快篩試劑技轉,但迄今尚未有新冠抗原快篩產品問世。

「吃了一些苦頭,」副總劉慧啟坦言,儘管試劑在實驗室測試時,靈敏度與特異性都高,但是人體採樣檢體濃稠度不一,臨床試驗時就會發生時而精準、時而測不出的狀況。

印度、沙烏地阿拉伯等國也都曾因為品質、準確度問題,停用快篩試劑。

台灣沒有做抗原快篩的條件,為什麼?

也取得中研院技轉的普生總經理林孟德認為,這就是即便國內已有新冠快篩試劑取得核可,卻不肯放行國內使用的原因。

我國所有的新冠檢測,包括機場入境、疫調,都以PCR核酸檢測為標準程序,不承認快篩檢測。

「目前台灣沒有做抗原快篩的條件,」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解釋,抗原快篩優勢在於快又便宜,適用於大流行地區;反觀國內疫情平穩,即便快篩呈陽性,也得要再次PCR檢測確認,「用了也沒用,」他說。

為什麼新冠快篩不適用於台灣?

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解釋,當疾病盛行率降低時,檢測的偽陽性率就會增加。

舉例來說,疾病盛行率1%,每1萬人中有100人染疫,一款檢測試劑靈敏性與特異性都達99%,100名感染者有99人可檢出陽性,但另外9900名未感染者,也有99人會檢出陽性,故198名檢測陽性者中,僅99人是真正染疫,「真陽性」比率僅50%。

為避免偽陰性或偽陽性造成困擾,美國FDA與世衛組織皆針對抗原快篩使用列出準則:在疫情低風險地區,快篩陽性者,需PCR檢測再度確認;相對地在高風險地區,快篩陽性結果相對可信。(責任編輯:吳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