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男康復又染疫證實「流感化」 台專家:關鍵在疫苗效果可維持多久

面對武漢肺炎秋冬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8/25)首度表示,新冠肺炎朝向流感化的可能性有升高趨勢,已在指揮中心的模擬範圍內;而國內專家也認為,武漢肺炎確實有流感化的趨勢,且可能性還不低,像全球首例重複感染的香港男子就是「流感化」的驗證。

有專家稱新冠病毒越來越適應人體,可能有流感化趨勢,陳時中今出席衛福部第七屆優良暨資深典範護理人員頒獎典禮,受訪時坦言,新冠肺炎有流感化的一個可能性,且可能性好像有升高的趨勢,已在指揮中心的相關模擬範圍內。

而香港出現全球首例重複感染個案,一名33歲男子,3月於香港確診,4月康復出院後,6月去西班牙旅遊,8月返港卻再度確診,且還是不同的病毒株,成為全球第一個「重複感染」武肺病毒案例。

台灣大學醫學院兒童醫院院長、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認為,此香港案例就顯示的新冠肺炎有「流感化」趨勢,代表得過武漢肺炎,免疫力卻只維持短期,康復又再度染病。

黃直言,新冠肺炎有朝向流感化的可能性,且可能性還不小,主要判斷關鍵就是要看自然感染的免疫力以及疫苗可維持多久,如果是「流感化」,就代表絕大多數人感染後沒多久,再度被感染。

因此,要觀察武漢肺炎是否有流感化,一是要看像香港重複感染的案例,是否開始在各地增加,二則是等疫苗研發出來後,從疫苗的維持效果就能判斷。

黃立民認為,未來秋冬疫情爆發,臨床判斷流感和武漢肺炎主要依賴的會是快篩,目前流感已有快篩,但武漢肺炎仍還沒有,呼籲政府要把資源投入,積極加緊腳步,把快篩和疫苗發展出來。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也認為,武漢肺炎確實有流感化的趨勢,雖對病毒還有許多未瞭解之處,但可知的是病毒確實一直變異,如果患者感染後產生抗體,但因病毒突變,導致抗體無法對抗新病毒,這就是普遍對「流感化」的認知。

施信如指出,以目前RNA突變病毒研究來看,相較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突變比較慢,推測新冠病毒不會1年變一次,可能2、3年才會變化一次,但朝「武漢肺炎流感化」趨勢去思考是對的,但流感是經過了近百年的研究,要驗證新型冠狀病毒,可能也需數年才會知道。

至於秋冬疫情爆發,該如何同時應對流感和武漢肺炎?施信如認為,PCR檢測準確性高,屆時患者交由臨床醫師判斷,如有旅遊史、接觸史者,就篩檢武漢肺炎,如判斷可能會流感,就做流感PCR核酸檢測。(許稚佳╱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