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肺檢測量能】台灣最高1天可驗3千例 若爆發社區感染需翻倍

上報

陳燕珩

 

武漢肺炎疫情全球擴散,南韓在群聚感染爆發之初祭出閃電戰,短短幾天普檢超過10萬人,確診數量跟著飆升,也讓台灣掀起檢驗量能是否足夠的討論。檢驗專家認為,國內目前最高每天檢驗3000例,尚可應付現況,不過一旦進入社區傳播階段,檢驗量至少要翻倍,現在就要逐步擴充量能,以免群聚感染猝不及防。

台現階段檢驗能量充足 每天最高可測3千件

南韓2月下旬爆發大邱新天地教會群聚感染,隨後政府迅速展開大規模普檢,每天檢驗人數高達8000至上萬人,幾天內檢驗量就破10萬,確診人數已破7700名,與日本境內採取嚴格檢驗限制,疫情爆發至今只檢驗3000多件,形成強烈對比。由於檢驗量與確診數量呈高度相關,外界也開始關注台灣檢驗量是否充足。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說,國內疫情爆發之初,只有疾管署的昆陽實驗室在做病毒檢驗,後來過年期間陸續擴充到8家醫院,現在已有20多間加入檢驗,每天最高可測2500件到3000件,以目前的疫情狀況來看,是很充足的。

施信如進一步說,台灣目前還沒有社區傳播現象,與南韓已有大規模社區感染不同,加上南韓總人口數是台灣的兩倍,以一天檢驗8000件來推算,當台灣進入社區傳播,也要有檢驗4000、5000件的量能,等於是現在的2倍,在疫情進入下個階段前,確實應提早做好準備。

消毒流程就要40分鐘 檢驗能量關鍵是「人力」

「檢驗的科學技術其實不難,比較大的問題是人力。」施信如說,以長庚醫院為例,共有9名醫檢師在輪班,每一輪檢驗約5小時,若一天檢驗3批次,約莫可驗100多隻檢體,若遇緊急狀況再加班,最多可到200例,若有20家醫院都能達到這樣的量能,每天就可驗4000件,但相對地,第一線醫檢人力會非常辛苦。

日前就有醫檢師發文訴說工作狀況,自曝每天收到武漢肺炎疑似個案的檢體,就要先做消毒前處理,穿戴防水隔離衣、n95、面罩、鞋套等,再進到汙染區做初步消毒,分析2隻檢體的消毒流程就要40分鐘,加上手邊還有很多原本的線上檢體要操作,整天連喘口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

這名醫檢師還說,現階段國內擴大篩檢,同一班別可能進來3批到5批檢體,他因焦慮嘔吐不止,當班期間去掛急診,醫生建議休息吊點滴,他卻因擔心檢驗工作停擺,只能暫時吞幾顆藥,繼續撐到下班,高強度的檢驗工作和吃緊的人力,讓第一線人員大喊吃不消。

檢驗單位持續擴充 莊人祥:每周都扶植新實驗室

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莊人祥說,國內的檢驗量能最初一天僅300件,隨著愈來愈多醫院加入,現已擴大到最多3000件,目前實際檢驗的量約每天300到800件,還有足夠的空間。不過,若真的走到社區傳播階段,量能勢必要再提升,也因此,指揮中心一直有在儲備戰力。

莊人祥說,國內實驗室要進行PCR核酸檢驗,需符合生物安全規範,也要有做過病毒檢驗的經驗,相關的機器設備及受過訓練的人力,都需要一定準備時間。除了既有具備檢驗能力的單位,指揮中心陸續在扶植新實驗室,手邊一直都有4到5間名單,每周都有新單位可承接上來,現已有約30家可檢驗,還會繼續擴充。

有呼吸道症狀就採檢? 蘇益仁:需考慮量能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澳籍音樂家布萊特‧狄恩(Brett Dean)確診武漢肺炎,疫調後發現他在台演出期間,曾因咳嗽、流鼻水就醫,但因沒有旅遊史,且醫生認定是一般感冒和類流感,沒有通報採檢,意外成為漏網之魚。消息一出,引發各界質疑,認為目前採檢範圍有擴大的必要。

不過,施信如直言,這部分確實需要權衡,目前主要是有接觸史、旅遊史、發燒、咳嗽等症狀或是不明原因肺炎,有優先採檢的必要,她認為這範圍算合理,若是再擴充出去,只要有呼吸道症狀都要採檢,範圍會非常大,況且現階段同時期還有不同病毒正在流行,若全部都納入檢測,恐會一下子把檢驗能量都耗盡。

「檢驗必須要考量優先次序跟量能問題。」前疾管局長蘇益仁也說,現階段國內檢驗量能尚還足夠,才能用這麼高的標準、大工程進行檢驗,讓每個確診案例多達300、400名的接觸者都檢驗,這在疫情大爆發時根本不可能做到,到時光是病人都驗不完,何況是接觸者。

因此,蘇益仁認為,不同階段要做不同規劃,檢驗範圍要匡列出合理的標準,也不能任意放寬,若進入社區傳播階段,檢驗需求遠遠超出可負荷的量能,又尚未有準確度高的快篩試劑問世,就必須做優先次序的選擇,例如年紀大、免疫不全或有慢性病的患者優先檢驗,症狀輕的直接回家休息,連檢驗都不用,疫情失控時,不得已也只能這樣做。